十一过后,很多人难以从绵延的假期中回过神来,然而有些人已经吹响战斗的号角了……
10月9日,由京东集团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品质茶在京东’2019安溪铁观音?京东超市秋茶节暨八马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启动仪式在安溪举行。这场会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对茶叶走电商渠道的关注。
1 电商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
电商的崛起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显示,涉及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种类且交易金额靠前的产品中,茶叶排名较为靠前。从网购数据来看,茶叶已成为淘宝网销量最大的农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亿元。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茶叶市场的井喷现象,有关数据显示,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中,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线下销售的困境反推到电商渠道
传统茶叶经营模式由于店面租金上涨,经营成本增加,这就导致降低了茶叶店的利润。另外由于消费者不再像过去那样上门买茶,销售量大打折扣。而电商这种低成本,零门槛,小风险的平台更能快捷地捕捉到更多的消费群体。
2 备战双十一,茶企电商持续发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茶企电商也逐渐以一种更便捷的方式走到消费者身边。其实很多茶企都跟电商平台有一定合作,京东、苏宁、天猫、电视购物等都是很好的电商平台。
茶企关注电商,关注双十一
据2018年双十一销售数据显示,茶叶成交额达18.7亿,且双十一当日访客量大幅度上涨,这意味着当代消费者对网络茶叶店铺很关注。消费者的进一步关注也反过来促进了各大茶企在电商上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双十一当日的销量在全年的销量中独占鳌头,更是吸引茶企电商不断发力的主要原因。
我国茶企的市场意识不断提升,在面对电商渠道上,各大茶企的嗅觉都很灵敏。进驻电商渠道的茶企不仅有大益、天福茗茶、谢裕大、八马等传统的品牌茶企,线上线下统筹兼顾;也包括一些新兴力量直接从线上开始的茶叶微商只做纯电商。
距双十一还有1个月,各电商平台已经开始预热了,产品能否在双十一当天引爆,取决于粉丝、产品、流量、营销等多个因素。对于传统的品牌茶企来说,双十一不仅意味着销量和营业额,更意味着品牌传播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而对于一般的新兴茶叶微商来说,目的则更加明确和单一化。
双十一营销方式比拼
在双十一的营销策略上,很多茶企都是在自有商城或线上旗舰店做半价促销和秒杀活动,相比其他种类的产品在双十一当天的玩法,茶企的这种营销方式势能稍显弱了些。
随着直播的逐渐流行,茶企可以加入直播的大队伍中,备战双十一可以从预售、直播入手。预售中有两个因素,产品创新和限量版发售。茶企可以专门针对双十一设计一款产品,并在双十一之前进行有限的预售,然后根据预售情况决定后续的生产、配货、流通安排。
3 但是电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电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一般来说,我们在网上购物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判断,而对于茶业这种较为重视口感的产品来说,不能实现用户体验是电商最大的短板。
很多喜欢喝茶的爱好者表示:茶叶是需要品饮、闻香的。只在网络上凭着电脑的图片是看不出好坏优劣。相对比于网络,我更喜欢去实体店买茶,能现场观看到茶叶品质,喝到茶味,品到茶香。
除了用户体验缺失外,还有产品定位低端的弊端。网上的很多茶店,大都以低档茶为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留下了网上只有低端茶的印象,不利于后期网上茶叶品牌的长期发展。
无论电商有什么样的局限性,都依然符合当今消费市场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中,各大茶企纷纷开足马力,争取在今年的双十一中进一步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