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19年普洱茶仓贮陈化与卫生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业委员会成员、普洱茶卫生安全及普洱茶仓贮陈化领域研究专家、普洱茶生产及仓贮陈化领域企业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师生共聚一堂,思维碰撞,奉献了一场关于“普洱茶仓贮陈化与卫生安全”行业发展情况的知识盛宴。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蒋育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李振柱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委会主任委员罗乃炘
在一段优雅的茶艺表演《院士遗风馨玉白茶》之后,举行会议开幕式。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蒋育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李振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委会主任委员罗乃炘等领导嘉宾共200多人参加开幕式。在领导们进行了简短的讲话后,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专家们分别就普洱茶收藏、陈化生香科学原理、仓储控制与安全等方向进行专题演讲。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曹藩荣教授与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主持。
广州市普洱茶文化协会创会会长吴家荣:普洱茶收藏投资的理性思考
广州市普洱茶文化协会创会会长吴家荣就普洱茶收藏投资进行演讲,他表示,普洱茶的收藏,要把握十二个字:喝熟茶、中期茶,品老茶,藏新茶。
他说,收藏普洱应注意:选好茶,注重仓储安全管理、做好收藏记录档案。同时,他就自己的经验,提出普洱茶贮藏的几大要领:温度在25℃,适度85%以下,避光遮阳不受阳光直射但有适当光线,湿度通风对流,隔离地面、墙壁,环境无杂味,定期检查,让茶叶透气均匀陈化。
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副教授陈文品:陈化生香开辟普洱茶新篇章
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副教授陈文品从历史、传承、变化介绍普洱茶陈化生香的品质特征。他从明清开始阐述普洱茶发展现状,从健康时尚品味尽享介绍。他表示,普洱茶是一个迷人又“迷惑人”的茶类,时间只是陈化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除了时间外,环境也可显著改变普洱茶陈化的效率和方向,同时普洱茶陈化需要良好的专业环境与管理。他说,普洱茶陈化中有卫生安全品质,保健功能品质,色香味品质三个核心品质的变化,一个优秀的仓储陈化可以使得普洱茶更好陈化生香,增香增值。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陈化普洱茶安全控制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是“智慧普洱”研究的专家,他表示,普洱茶陈化是化学成分的变化,包括不同贮藏时间内茶多酚的变化,不同贮藏阶段氨基酸、总糖、儿茶素及其单体、芳香物质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品质的变化是香甘醇滑。所以陈化品质提升和安全控制是普洱茶贮藏最重要的。他说,普洱茶发展应走科技发展之路,并介绍了普洱茶智能化贮藏技术和茶叶安全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云平台。
云南茶马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皓明:云南普洱茶仓储实操初探
云南茶马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皓明对云南普洱茶仓储进行介绍,他说,普洱茶仓储是普洱茶产业链上最为关键的加工工艺,唯有经过仓储的普洱茶才完成加工过程,具备品饮、收藏、交流价值才是成品普洱茶。仓储是加工环节之一,品质形成关键点,仓储环境不同,影响的效果也不同。他介绍了茶仓发展的1.0-4.0版本,并表示,4.0的茶仓应包含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思想。
云南茶叶流通协会监事长方可:工艺决定普洱茶的未来
云南茶叶流通协会监事长方可表示,地域、品种和工艺是决定一款茶是不是普洱茶的标准,其中工艺决定普洱茶的未来。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他说,普洱茶越陈越浓越香的秘密在于其内含物质,只有保证在后期存储过程中有足够量的内含物质基础,才能越陈越浓越香。同时他介绍了普洱茶制作的新工艺,并表示,普洱茶的发展不应拒绝新工艺的加入,而新工艺能使普洱茶香气显扬、茶汤的适口性更好,苦涩度降低,入口回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可可:普洱茶仓储陈化原理探讨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可可介绍了普洱茶加工过程、分类与特点。他生动地介绍,普洱茶陈化,是指普洱茶中,大分子、难溶于水成分变为小分子、易溶于水成分。他说,影响陈化过程中影响茶叶外观内质变化最重要的是:微生物,茶叶仓储的关键技术应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入仓前茶叶含水量控制、监控仓储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仓储环境相对密闭。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余志:镇沅县不同年份普洱生茶内含成分变化及其他产地普洱生茶比较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余志介绍了他近段时间的科研成果,他选用了相同产地、相同厂家、相同储藏条件,不同年份(2013-2019)的普洱生茶茶样7份进行内含物研究,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普洱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承办。12月14日,参会嘉宾共同到东莞道窖、高埗参观茶叶仓贮情况。